沙遊:通往心靈之路

文/黃小芬諮商心理師暨社工師

    談沙遊,我想從自身經驗開始說起。

    從事社工、心理師數年,學習不少治療學派,為的是能更深入自己內在,成為可以深度陪伴人的人,過程中,對於經驗性、情緒、動力取向最能幫助我,但仍在意識層面上,後來接觸脈動瑜珈,經驗到的是腦袋的清空,放鬆地進入內在,這體驗與過往很不同,非用力方式卻清理不少無以名之的糾結。快40歲時,面對人生課題,選擇了非語言的心理治療方式─沙遊,因有些東西非能在以語言方式表達,且想要進入更深無意識層面探索自己。走了5年的沙遊個人歷程,越清楚自己內在的圖像,很多轉變與力量來自自心本性。也因個人經驗、學習、實務應用,沙遊成為我陪伴人找到自己內在自我的管道。

    何以沙遊可促使改變發生?或接觸到更深的內在自我呢?                      

    有時來到諮商室的來談者,其內在已承載大量的情緒或思緒,或者隔絕、壓抑到無法感受或語言表達,但透過摸沙或接觸到各式小物件,心可以慢慢沉靜下來,有些感受、記憶慢慢浮現出來,這外化且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而具體體驗,被壓抑的情緒流洩出來,混亂的思緒梳理。在一次次沙盤中,感官-動作-情緒-思緒的螺旋循環,某些東西慢慢會聚,進入更深層的無意識,讓無意識材料得以明晰,並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讓自我與內在自性相連,因此,生命的決定權不再是外在價值,而追隨的是內在的聲音與勇氣。

    除了沙盤,沙遊治療師有責任提供給來談者一個「自由且受保護」的涵容空間,讓來談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又不會受到懲罰、批評,祕密被守住的保護空間之中,在共移情關係脈絡下,幫助來談者可以達到內在更深層的中心,進入未知的領域。這也是為何沙遊十分強調治療師本身也得走過沙遊個人歷程及對象徵的學習,因這無疑是一趟下探無意識的旅程,治療師可懂得且貼近來訪者在旅程中所發生的。

    沙遊的理論背景包含榮格分析心理學,Lowenfeld的世界技法,還有東方的禪學、易經、道家思想。在日本的沙遊稱為箱庭療法,其園林造景的枯山水,也似沙盤中呈現禪意。沙遊,有濃濃的東方味(於日後再慢慢介紹),很貼近我們身處東方世界的哲學觀,也很適合在這變異的世界中找到可以陶養方寸的寄所。

 

 

 

《引用本文請徵求歸心心理諮商所和作者同意》